近日來,不斷有消費者咨詢如何在電腦商場內的千萬家裝機店內裝配好自己中意的DIY電腦,而記者在采訪中也發現,隨著電腦各硬件技術的不斷飛速升級,對于普通市民來說,裝一部適合自己的電腦似乎要掌握的技術知識實在太多。15日,記者采訪了冰城數家賣場內的硬件達人,僅從交易的角度向我們介紹了買電腦的實用好招數。 先認識自己的需要 如何買電腦呢?愛在IT商場內遛達的硬件發燒友小玉說,首先,在去IT賣場之前對自己的需要有明確的認識,是用來工作,還是看電影玩多媒體,玩游戲或是專業的制圖。確定了這些,才開始有所側重的去IT賣場尋一個報價單,或是讓對硬件有所認識的朋友做個配置表出來。 此外,還要對自己的購買能力有明確的認識,雖然這兩項原則看起來很不起眼,但一套用于休閑的電腦和一套用來游戲的電腦是有很大差別的。 商家賣貨有潛規則 對于IT買場內的電腦硬件商來說,有3條潛規則似乎十分適用:80%的客戶會在進入電腦城看中的第一家硬件商那里完成電腦配置或直接購機。80%的客戶覺得新的東西一定比舊的好,他們是不會看技術參數的。80%的客戶相信在同一型號的硬件中存在絕對性價比。 貨比三家買“牌子” 貨比三家是個老道理,仍然十分有效,但還要注意一點的是,性價比這個概念本身就是相對的,性能上差多少則誰也說不清。 業內人士提醒,不要相信所謂的同型號不同品牌之間所謂的性價比比較,這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同時這也是商家真正的利益所在。現在的DIY市場一般店面同類硬件只會做2~4個品牌,會有1~2個一線場牌,另外的是你幾乎沒聽過的牌子。如果你的預算很高,一般商家就會給你推薦一線品牌的頂級產品,試想一塊2000多元的顯卡,有多少人會為50元錢斤斤計較?這樣他們的目的達到了,如果你的預算有限,那么商家肯定會給你推薦些你沒聽說過的品牌,而賣一線的卡,成本會很高,所以他們會盡量多的為消費者推薦些三流品牌,這些品牌有個共同點:進價低廉,實際賣價比一線廠的顯卡也不過低30~40元,但這樣就足夠抓住消費者在低預算時候的省錢心理。
編輯:北京信誠IT保姆IT外包部 http:// www.aboverow.cn www.xc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