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操作系統應該抓緊時機,絕地反擊。”日前,中科院院士倪光南在接受本報專訪時曾表示。但是這場絕地反擊戰并不好打,光靠操作系統生產廠商孤軍奮戰是無法贏得勝利的。
缺少周邊支持 產業鏈難以形成
國內一家操作系統廠商的負責人姚先生在談到國產系統面臨的窘境時,顯得非常無奈,“其實技術層面已經非常成熟了,但關鍵在于直接面對消費者時,適配性和應用支持環節非常薄弱。比如,在國產桌面操作系統中沒有相匹配的MSN、Skype、QQ,用戶怎么會來用呢?”
說到適配性,在微軟Windows操作系統面前,開發者都是主動去迎合系統進行應用程序的開發。但是國產操作系統面對的情況恰恰相反,必須主動去拓展市場應用領域,“大眾化應用市場我們很難擠入了,只能去開拓專業應用領域。”最近,他們正在與一家醫療行業應用開發商談合作,談判的結果是姚先生和他的團隊不得不修改操作系統去適配應用軟件。“為了完成合作,我們就不得不重新構建系統。這樣一來成本消耗就非常大。”
而在Linux專家董光宇分析看來,國產操作系統用戶少、盈利少,這是不少以盈利為目的的開發者不青睞的主要原因。一些應用廣泛的軟件曾對國產操作系統針對性地開發了相應的應用,但僅僅是嘗試而已,“比如,QQ for Linux, 2009年已經投入使用,最終還是停止了維護,現在基本處于不可使用的狀態;Flashget(快車) for Linux,在國產操作系統中基本實現了普通下載和BT下載功能,但也沒有了后續的開發,而阿里旺旺 for Linux,一直說在開發,但卻始終不見成果。”
成本收益倒掛 開發者紛紛轉行
對于曾經從事linux桌面操作系統應用開發的Mark來說,Windows 和Linux系統的應用開發其實難度不分上下。但Mark之后之所以不再繼續從事相關應用開發,一個主要原因是市場環境讓他感到失望,
Mark曾經是linux 系統的粉絲,最初完全是憑興趣走進了這個領域,但在桌面應用開發的過程中,他發現重復性工作太多,而市場反響太小。他給記者打了個比方,比如想要將WPS軟件從Windows遷移到Linux系統上就要面對非常多的問題,要用相適應的語言,中間有很多接口的問題需要處理,工作量很大,而輸出給消費者時卻只能是免費的。面對Linux的內嵌式開發的廣闊市場,以及周圍越來越多的同事轉行,他最終也果斷走人。
業內人士九莫認為,國產操作系統應用開發不足,不是由于人才不足,而是市場不足,“Linux桌面系統普及前景太不樂觀,投入產出比太低。有市場需求,才會有更多的開發人才進來。
對于未來,姚先生認為,他們需要政府行政性的指令來幫助他們搭建一條產業鏈。“比如在韓國,他們政府強制要求國內企業必須采購國產汽車,有了市場需求之后,與國內汽車相配套的產業才逐步形成,這需要時間,更需要政府的支持。
編輯:北京信誠IT保姆IT外包部 http:// www.aboverow.cn www.xc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