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剛過,各大電商動作頻頻。阿里金融將從小貸轉向擔保,開始重構金融鏈條;京東也獲得新一輪7億美元的融資;蘇寧易購則進行架構轉型,新設八大事業部……電商大佬們個個躊躇滿志,這似乎意味著一輪更激烈的競爭即將開始。
2013年海外上市窗口將重新開啟。阿里、京東、凡客似乎都為上市做好了準備。無論是誰,只要沖擊資本市場成功,將給整個電商行業打一劑強心針,也會推動電商行業回暖。
2013年,電商生存的冬天即將結束。但對于每一家企業來說,將會迎來怎樣的春天,還要看各自的戰略和戰術。
趨勢一 電商群體理性回歸
2012年,是電商行業的寒冬。
這個寒冬并非市場的寒冬,而是資本的寒冬。從需求上來看,用戶的網購增幅并未停止,從淘寶“雙11”交易額超過2011年“雙11”交易額的3倍就可見一斑。
用戶網購規模的增長對于淘寶這樣的平臺來說是好事,可對于那些靠著資本輸血的電商企業來說,資本停止輸血,增長就變成了災難——高昂的運營成本根本就支撐不了靠虧損不斷拉高的業績。再加上財大氣粗的平臺型電商的高調價格戰,使得流量迅速向這類電商傾斜。于是,2012年,一些電商或者倒下或者賣身或者削減成本苦熬。
盡管TOP10的電商在2012年都被卷入價格戰,但這些企業只是在價格戰中賺取了眼球。價格戰是把雙刃劍,可謂是“殺敵1000,自損800”,而且,不規范的價格戰也引發了監管部門的干涉。2012年“8·15價格戰”后,參與價格戰的企業都受到了國家發改委的批評。
當電商渠道越來越成為人們主流的購物渠道時,監管必然會加強。盡管在國家層面上,還未有電子商務行業的法律法規出臺,但從去年一年各地方監管機構的動作來看,無論是在征稅方面,還是工商管理方面,政策都有收緊的趨勢。
資本冷落,監管加強,自身反省,電商企業已經慢慢回歸理性。在2011年,幾乎所有的電商企業都避談盈利,只談增長率。到了2012年底,在各大電商2013年的計劃中,都把盈利或者盈利能力當成了重點。
可以預見是,靠虧損換規模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電商群體正走上理性回歸之路。2013年,電商行業將是一個向數據要效益,向精細化管理要效益的開始。
趨勢二 平臺電商打通產業鏈
經過慘烈的競爭,平臺型電商格局基本已定:阿里、京東、蘇寧易購、騰訊成為一線玩家。在這種格局下,要把競爭對手干掉,可能性是不大的。決定未來位次或者江湖地位的,只能是揚長補短。不過,各大電商的戰略雖不同,最終目的卻殊途同歸:即建立一個電子商務的產業鏈閉環。
春節前,阿里集團宣布,由阿里牽頭,銀泰、復星、富春、四通一達、順豐,以及相關資本市場的領軍機構、銀行和金融機構共同籌建“中國智能物流網”計劃,第一期投資額1000億元人民幣,8~10年后,該網絡將能夠支持日均300億元網絡零售額,且實現在全國各地24小時內送達。
據悉,馬云將親任董事長,目前,該項目已經進入了具體實施階段。這一項目將決定著阿里巴巴構建的整個電子商務產業鏈最關鍵的一個環節。馬云10年前就曾提出,電子商務的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是3個難點。如今,信息流和資金流都已經解決,而剩下的物流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此番馬云親自披掛上陣,似乎預示著阿里巴巴的物流戰略進入了實質階段。
阿里的老對手京東商城的方向剛好相反。京東的電商之路從一開始就走的是自營和自建物流的路線,而劉強東多年自建物流的成果也頗為有效,除了實現業績的倍速增長,最重要的是定義了電子商務的服務標準并由此建立了門檻。
京東商城建立了物流門檻之后,也在完善自己的產業鏈。2012年10月,京東收購網銀在線布局第三方支付。一個月后,京東商城又對供應商公布了自己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這一平臺結合京東商城供應商評價系統、結算系統、票據處理系統、網上銀行及銀企互聯等電子渠道,是面向全部京東商城供應商開展一整套金融服務的綜合型金融服務平臺。
近日,京東商城新獲7億美元融資。在內部郵件中,劉強東指出,京東商城投資的所有業務都要向社會開放,包括web、物流、信息系統、金融平臺。很明顯,京東也在定義自己的電子商務產業鏈。“未來的商業紛爭必然是平臺之戰,而背后是價值之戰!”劉強東如是說。
阿里和京東的電商路線實際上是平臺型電商打通產業鏈的模板。未來,平臺型電商無論從哪個角度切入構建產業鏈,其模式都會是這兩家企業的部分或者全部的翻版。
趨勢三 傳統企業“觸電”提速
經過了觀望、糾結、試水、重構等過程,傳統企業必將在2013年“觸電”大提速。傳統企業包括傳統品牌企業和傳統零售企業。
對于品牌企業來說,消費者扎堆在哪個渠道,品牌企業就會去哪個渠道,從原先的百貨商場到大賣場再到shoppingmall再到電商渠道,而品牌企業則會緊緊跟隨著渠道的變遷。盡管電商渠道的價格問題使許多品牌企業一度躑躅不前,但隨著電商渠道的多樣化,以及品牌企業內部關系的理順,電商渠道已經成為品牌企業發布新品與用戶溝通的一個重要渠道。
前兩年,淘寶上一度曾是淘品牌的天下。當時,傳統企業對網絡渠道并不重視,最多只是用來清理庫存的一個通道。淘寶為了扶植品牌企業,給一些淘品牌創造了大量的機會,也使淘品牌在短短的一兩年時間成為資本追逐的對象。變化發生在2012年。在2012年的“雙11”促銷中,傳統品牌異軍突起,風頭蓋過了淘品牌。2012年年底,關于淘品牌生存堪憂的討論中,傳統品牌后來居上攻城略地成為淘品牌的一個重大威脅。目前來看,傳統品牌無論在設計、制造、品牌影響力以及供應鏈控制方面的積淀,都使其成為網絡渠道的主流商家。據了解,大部分傳統品牌已經完成了全網布局。2013年,只需將精力放在各個渠道的貨品布局、精細化運營或者多平臺協同方面。
相對傳統品牌,傳統零售商在2013年電商的戰場上將更受矚目。首當其沖的是萬達電商,據悉,萬達電商于去年高調招兵買馬之后,目前團隊已經基本整編完成。其業務模式不是單純的B2C,而是與線下有機結合的一新模式。除了萬達之外,王府井百貨、紅星美凱龍等零售企業都于2012年“觸電”。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傳統零售巨頭加速“觸電”比品牌企業更具有帶動作用,會裹挾著更多線下企業進入電子商務。2013年,這一大潮將更加“洶涌”。
趨勢四 移動網購爆發
根據易觀智庫發布的《2012年第四季度中國手機購物市場季度監測報告》數據顯示,2012年第四季度中國手機購物市場規模達196.0億元,2012年中國手機購物市場規模達600.5億元,較2011年環比增長488.7%。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用移動端購物已經成為一個潮流。去年“雙11”期間,據支付寶最終宣布的數字,支付寶上無線支付近900萬筆,占總交易筆數的8.5%。這個數據是驚人的,這說明用戶已經慢慢開始使用移動設備進行支付和購物。
為了順應移動大潮,幾乎所有的電子商務企業都開發了自己的客戶端。從目前數據看,淘寶依然是移動電商市場份額的老大,目前占有80%的份額。
有觀點認為,未來,移動電商不會成為一個獨立于PC電商之外的群體,而是目前電商在移動端的延伸,誰做得好,誰就會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億邦動力網CEO鄭敏的觀點則正好相反。他認為,現有的PC 購物網站的移動應用已被嚴重高估。因為移動設備的實時推送、GPS、WiFi 和攝像頭等功能會促進LBS 消費,這和PC 上的購物方式完全不同。移動電子商務將開辟一個生活服務消費的新市場,這是目前大部分新興移動電商正在做的。另外由于移動電商的特性所致,一些虛擬的數字產品將在移動電商領域再次煥發生機,比如虛擬貨幣、視頻、音樂、圖書等。
事實也在佐證著鄭敏觀點。根據支付寶統計,2012年,來自移動端的生活服務團購交易比上一年激增27倍,移動業務占總體交易的占比已超過15%。移動團購的爆發主要受益于LBS(基于位置的應用)及無線支付體驗提升。團購網站的主流商戶是線下商戶,而用戶的位置屬性又十分明顯,團購在移動端表現突出也正是基于這些特性。未來,圍繞著移動端這些屬性以及移動用戶特點的電子商務創業將會再造PC端的輝煌。
編輯:北京信誠IT保姆IT外包部 http:// www.aboverow.cn www.xc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