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眼鏡是“賣愿景”的典型例子
導語:美國科技博客BusinessInsider今天發表署名杰·雅諾(Jay Yarow)的文章稱,谷歌今年通過Chrome Pixel筆記本、谷歌眼鏡和無人駕駛汽車等項目,搶走了蘋果的風頭,改變了自己的公眾形象。而蘋果的公眾形象卻變得陳舊、無趣和漂浮不定起來。一個重要原因是,谷歌賣愿景,蘋果則是在賣產品。
以下是文章全文:
谷歌一度被視為是想法很好但行動笨拙科技公司,但現在看起來像是一家精干、專注又時刻準備著迎接未來的科技巨頭。相反,蘋果這家一度被認為是創新代名詞、總有驚世產品問世的公司,如今在很多人心目中的形象卻變得陳舊、無趣和漂浮不定起來。
谷歌風頭蓋過蘋果
這一點從股價的一升一跌也可看出端倪。截至今日,蘋果股價今年共下跌了15%,谷歌上升了13%。當然,谷歌的主業還是搜索,其股價堅挺并上揚得益于其搜索業務經受住了幾重考驗:
—Facebook對谷歌的威脅不如人們想象的嚴重;
—谷歌移動搜索占據90%的移動搜索份額(得益于谷歌自家的占統治地位的Android移動平臺);
—拉里·佩奇(Larry Page)并非一個“瘋子”,沒有改變搜索的主角地位;
—美國政府在政策方面給谷歌開了綠燈;
—微軟必應未能對谷歌搜索形成挑戰。
更宏觀來看,谷歌已經把自己定位在下一代科技的預見和實踐者。從Android移動平臺到無人駕駛汽車,從谷歌眼鏡到Chrome Pixel筆記本,谷歌讓業界看到了一個科技引領者的形象。
谷歌賣愿景
谷歌能夠掩蓋蘋果的鋒芒原因在于它與蘋果公司的做事風格不同。蘋果是一個非常保密的公司,它的產品不到完美不會與公眾見面。谷歌則不同,它不介意業界知道它在做些什么。這也是我們能夠看到如此多討論谷歌新興業務的報道的原因。
谷歌眼鏡和無人汽車離正式商用都還很遙遠,但谷歌不介意分享進展。該公司希望公眾了解其動向,為這些新產品和新技術的感到興奮。蘋果則保守和嚴謹得多,如果該公司要推智能眼鏡,肯定要等產品成熟到可以賣給消費者時才開始公開談論。蘋果的這種行為讓部分人難以接受,他們會認為該公司呆板,會因泄密感到忿恨。
其實,谷歌的大多數點子還停留在理論階段。如果不屬于這類,有很多也是抄襲蘋果的成功例子而已。譬如Pixel筆記本就被視為是屏幕更好,但操作系統爛得多的MacBook。其外觀看起來更像是參照蘋果的宣傳視頻而制造的。
無人駕駛汽車倒是蘋果未涉獵的的領域,但它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仍然存疑。人們至今看不到它的商用價值。
谷歌在智能眼鏡上的步伐倒是很緊密。迄今,部分用戶已經可以享用谷歌眼鏡的早期版本了。但對大多數谷歌員工或外部開發者來說,現在還只是聽說它的種種神奇。谷歌即將開售智能眼鏡,但高達1500美元的售價讓很多人難以接受。并且,使用該眼鏡仍離不開智能手機的輔助。所以總的來說,它還是一個處于發展初期的高科技玩意。
蘋果不再酷
蘋果的邏輯很簡單,谷歌的所有項目并非都是盈利的。而投資者看衰自己的股票是因為他們認為蘋果增長的高峰時期已過,因此把自己的重心放在了重獲高利潤。即便如此,蘋果每季度的凈收入仍與谷歌的毛收入相當。
但這正是蘋果的痛點,該公司很難找到一種利潤能夠比肩iPhone的產品,來使投資者重拾信心。iPad雖然為蘋果帶來了第二多的收益,但其利潤仍難比iPhone。下一個這樣的產品是什么?或許是智能電視,又或許是智能手表,據傳蘋果也正在開發這兩款產品。但現在看來,它們的銷量和利潤難以和iPhone相提并論。
谷歌的產品領域要比蘋果寬廣,但該公司幾乎只從搜索業務中牟利。這就是說,谷歌在其它投資領域存在巨大的獲利空間。這讓市場和投資者相信,該公司的增長高峰和瓶頸遠未到來。
還有一點體現在營銷理念上,谷歌向消費者兜售的是一種愿景和夢想,讓他們相信并憧憬一個美好的技術世界:神奇的眼鏡會助你實現無縫的消息傳遞;機器人會駕車帶你雜貨店購物……
反觀蘋果,則沒有向消費者傳達任何遠景,只是不斷地推出iPhone和iPad的后續版本。雖然這些產品很強大,但長期的曝光和談論讓它們失去了吸引力,用戶對此感到厭煩。販賣夢想不是蘋果的DNA,該公司只買實際的產品。
所以,現在的蘋果已經不酷了,其風頭已被蘋果占領。蘋果想要扭轉局勢,只能期待下一代革命性產品面世了。
編輯:北京信誠IT保姆IT外包部 http:// www.aboverow.cn www.xc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