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電商業最熱門詞語當數“開放平臺”。無論是蘇寧的“店商+電商+零售服務商”新定位,還是京東商城的7億美元新融資投向,都聚焦到了開放平臺。不過,在爭先恐后開放平臺后,真的如商家標榜的那樣,琳瑯滿目的商品可以讓消費者在購物中享受一站式購齊的便利嗎?事實是,開放平臺后商家獲利要遠遠高于消費者。
免配送門檻變相提高
不同于傳統購物方式,在電腦前動動手指就可以逛遍上百家品牌店,并來回穿梭于幾大購物網站。隨著開放平臺的推進,雖然商品豐富度提高,但各網站商品趨同性越來越明顯。消費者在嘗慣了免運費的甜頭后,已經不習慣掏腰包付運費,于是,在購物時會努力達到商家設定的免運費標準。但是,免費的午餐越來越不容易吃到口。
在1號店網上超市,其實行“滿百包郵”政策。但是,不同入駐商戶的商品不能累計。比如,如果想購買一部手機和膠帶、訂書機、便簽紙等辦公用品,雖然這些商品的價格總額大大超過免郵費最低標準,但是,由于手機和辦公用品分屬不同入駐商戶,因此,只有超過百元的手機可以享受免運費,金額不足50元的三件辦公用品,按照1號店的運費規則,消費者需要交納10元運費。
“本來是想買手機后順便買點零食可以免運費。誰知道提交訂單后發現五件商品被分成了兩個訂單,還要收運費。太不劃算了。”消費者馮先生抱怨,既然是同一個購物網站,運費就應該按照訂單總額計算。而商家自動劃分成不同配送訂單,其中的運送成本應該由商家內部協調處理,不應該讓消費者承擔。
畢竟,通過開放平臺引入大量合作商后,對消費者而言,商品確實豐富了,而平臺運營方也可以收取入駐傭金增加盈利點,但配送環節條塊分割帶來的成本,不應該一股腦推給消費者。比如京東商城等網站,就會在顧客提交訂單環節做出提示,“由于商品不在同一庫房,訂單被系統拆分為多個子訂單分開配送,所產生的額外運費由京東商城承擔”。
前兩年,全場免運費成為大型B2C網站的標配。當時,1號店董事長于剛就指出這是一種非理性行為。從2011年底開始,京東商城、新蛋、亞馬遜中國先后取消“全場免運費”競爭策略。但是,被免運費培養起來的消費者,對于買幾十元商品就要掏10元的配送費,還是不太容易接受。
支付方式收窄
選擇大型網站購物,不僅商品質量有保證,關鍵一點就是可以貨到付款。這一支付方式也是這些網站當初贏得顧客信賴、提供便利的一大服務亮點。但由于是第三方商家的原因,這種便利服務正在縮水。
盡管負責配送的商品和多數入駐商戶銷售的商品可以貨到付款,但有些第三方商戶的商品卻只能在線支付、公司轉賬和郵局匯款。
北京商報記者在某網上商城挑選了一系列嬰兒用品準備付款時發現,被分拆成三個訂單的商品,其中一個訂單無法選擇貨到付款。無奈之下,記者只能找相似的商品另下單。
比如,京東商城2011年與占有支付市場半壁江山的支付寶中止合作后,顧客在其平臺下單付款的選擇方式就少了,尤其是對于習慣了使用支付寶網購的顧客,會感到不便。而當時京東商城方面表示,其提供的貨到付款服務更安全、便利。但是,入駐商戶增多后,服務標準就會出現標準不一的問題。相比較而言,其他網上商城的支付方式則更加多樣化。
誠信度降低
事情都有兩面性。開放平臺引合作商戶入駐,雖然可以短時間內擴大購物網站的商品品類,但是如何管住眾多獨立配貨的商品質量和商戶的誠信問題,是走平臺化路線的購物網站必須要思考的。
軟件工程師張先生就被某外資網上商城忽悠過。張先生介紹,他一直想買一本專業性很強的軟件開發的書,搜索京東商城、當當網后,兩家網站都顯示無貨,不過,上述外資網上商城卻顯示有貨。張先生滿心歡喜地下了單?墒,張先生收到貨后卻大失所望:他收到的是一本殘損的高中復習資料,根本不是網站上顯示的書名。張先生緊急聯系商城客服人員,但該客服表示,入駐商戶所售商品的售后服務問題由商戶自行承擔。
張先生事后表示,自己購買的那本書由于過于專業,可能并不暢銷,一些網上商城也就沒有庫存,但是靠掛羊頭賣狗肉的辦法顯示自家網站商品覆蓋面廣,最終只能是自欺欺人。
配送速度減緩
上午網上下單,可能下午就能收到購買的商品。電子商務企業的高效配送速度已讓消費者越來越感到網購的便利,但是,無論次日達還是半日達的配送服務,遇到獨立配送的平臺合作商商品,就會減速。
北京商報記者在另一開放平臺網站購買了一件運動衫,該網站次日就將商品送到,并有短信提醒服務。但是由于號碼不合適改換另一款男士衣服后,配送方也改換成入駐品牌商,商品經過10天才收到。
因為周末要參加同學聚會,裘先生在某大型網站下單買了條西褲,按照次日達的標準,本以為第二日就可以收到,但是貨品經過近兩周才送到。這讓裘先生哭笑不得。查看訂單配送流程發現,原來該商品是從入駐商戶的上海倉庫發往北京。
其實,開放平臺后,京東商城、1號店等網上商城已宣布開放物流配送服務。以京東商城為例,其可以為平臺商戶提供操作規范的上門取件、代收貨款等專業服務。但是從目前的情況看,已宣布開放平臺的網上商城,多數合作商戶仍自己負責配送。
因此,在開放平臺后,消費者雖然表面是在大型購物網站購物,但在物流配送、售后服務上很難真正享受到大型網站的標準化服務。
北京商報記者 吳文治/文 張淼/漫畫
開放平臺可借鑒三大零售基因
京東商城新一輪融資約7億美元,蘇寧電器更名“蘇寧云商”,構建三大運營總部,再加上年前阿里巴巴集團的架構調整……歲末年初,幾大電商的一系 列動作集體指向了一件事:平臺戰略。電子商務行業由群起紛爭進入平臺模式的比拼。在成本居高不下、行業普遍虧損的境況下,開放平臺成為電商企業分攤成本、 增加盈利的不二法門。但為了避免同質化競爭,各家電商的平臺戰略可以借鑒傳統零售市場較為成熟的運營經驗。
蘇寧云商——線上線下商業綜合體

本月,蘇寧電器發布公告,更名為“蘇寧云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并將“店商+電商+零售服務商”的“云商”模式作為企業新定位。用蘇寧集團董事長張近東的話說,“云商”模式就是“沃爾瑪+亞馬遜”。
更名之后,蘇寧將全面開啟平臺建設!伴_放平臺、吸引更多商家入駐是接下來集團發展的重點。”蘇寧集團副總裁孟祥勝表示,蘇寧要打造線下的連鎖店面和線上的電子商務兩大開放平臺。
張近東介紹,蘇寧新架構將以自營和開放為手段,打造線下連鎖、線上易購兩大前臺引流門戶,提供數據、金融、物流、售后、客服等后臺服務,大力推進全品類統籌規劃、全地區系統招商。
其實,蘇寧的“云商”新模式一直在低調推進。蘇寧通過蘇寧易購、樂購仕進行品類拓展,已實現從電器3C到日用百貨、生活服務等“超電器化”運營。另外,蘇寧近年低調推進的購物廣場項目也將走到前臺,實現實體門店的吃、喝、玩、樂、購一站式服務。
值得關注的是,去年底蘇寧成立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為供應商,特別是小微供應商提供創新、便捷的金融服務產品。此外,蘇寧目前已經獲得兩張支付牌照,其中包括主要用于蘇寧易購的易付寶。
蘇寧全產業覆蓋營造零售生態圈,在實現企業線上線下融合的同時,帶動零售行業的整體轉型。這與近年快速發展起來的城市綜合體有許多相同基因。城 市綜合體是零售、餐飲、娛樂、住宿、辦公等業態的組合,各業態相互依存、相互助力,從而形成一個多功能、高效率的綜合體。不過,線上線下全方位綜合體關鍵 要發揮它的輻射力和功能性。
阿里巴巴——虛擬商業地產服務商

去年,阿里巴巴旗下淘寶網和天貓商城的1萬億元銷售額足以讓業界仰視。不僅如此,在電子商務行業集體陷入虧損尷尬時,阿里巴巴是惟一盈利的大型 電子商務企業。阿里巴巴只做平臺、不參與經營的模式,讓其他B2C企業開始效仿。其實,阿里巴巴的平臺模式,與傳統商業中商業地產運營商很相似。蘇寧集團 董事長張近東此前曾暗指阿里巴巴是“電商服務商”。
作為虛擬地產商,阿里巴巴不需要投巨額資金同其他地產商爭搶珍稀的土地資源,一間店鋪、一個平臺的成型,只是一串串代碼。但也就是這些不起眼的 代碼形成的店鋪所產生的銷售額,足以與線下實體商業一較短長。天貓CEO張勇曾表示,和傳統的實體商業地產相比,線上虛擬的商業地產輻射面積更大。虛擬商 業地產可以根據數據,知道消費者的偏好是什么、需求是什么。
在2012網商大會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曾表示阿里巴巴將轉型發展平臺、金融和數據三大業務,“阿里巴巴以后將不直接面對消費者”。從直 接面對消費者變成支持網商面對消費者,“網商對客戶的了解遠遠超越我們,我們不應該制定政策,相反要幫助網商面對消費者,為網商提供工具”。
今年春節前,阿里巴巴再度在組織結構上大動刀,對現有業務架構和組織分拆成25個事業部,由各事業部總裁(總經理)負責具體事業部業務發展。有分析人士指出,加強事業部自治的同時,協調多平臺間的合作,細分之后在平臺運營、客戶端等方面的服務性將更強。
京東商城——線上購物中心

日前,在宣布完成7億美元融資之后,京東商城CEO劉強東在內部郵件中稱,京東要做的是平臺級的電商,“將旗下所有業務平臺化,才是京東的最終目的”。他強調,“未來的商業紛爭必然是平臺之戰,背后是價值之戰”,而京東商城旨在打造一個不同于阿里巴巴的平臺。
目前,京東商城以毛利率較低的零售業務為平臺基礎,吸引買方和賣方的流量,再在這個流量池中延展其他增值業務,以此提升變現能力,與目前各大購物中心通過餐飲聚攏人氣帶動消費如出一轍。
線下傳統的購物中心是一種有計劃實施的全新的商業聚集形式,有著較高的組織化程度,購物、文化、娛樂、金融、服務等設施以一種全新的方式有計劃 地聚集在一起。而京東商城業務平臺化、收取服務費的運營模式,與購物中心運營方依靠租金獲利、各品牌商獨立核算的模式類似。與購物中心業態面臨的同質化困 境一樣,差異化是平臺化運營的電子商務企業需邁過的坎兒。
編輯:北京信誠IT保姆IT外包部 http:// www.aboverow.cn www.xc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