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開放以來,粵港兩地始終是國內對日系品牌認同度較高的區域。日系產品的性價比、耐用、故障率低等特點,與廣東人的實在的風格不謀而合。大到汽車中的“凌志”品牌,小到方便面中的“日清”合味道杯面,都很受歡迎。不過近年來的日系電子消費品可謂是個異類,它們的“聲音”變得越來越小,其中又以手機最為嚴重。
對港劇感興趣的人都知道,索尼移動(前身為索尼愛立信)一直是香港無線電視TVB的手機贊助商。幾乎在每一部TVB拍攝的劇集中,你都能看到該品牌的身影。然而近年來,從諾基亞到蘋果iPhone,再到如日中天的三星G alaxy系列手機,它們才是香港市場上的“街機”。而長年在香港市民電視機中出現的索尼,從未獲得過這項“殊榮”。
更讓人唏噓不已的是,即便在日本本土市場,2012年智能手機的王者位置也被iPhone奪了去。“如今在移動時代,在最重要的產品智能手機上,日本本土終于開始淪陷了。而就在十年前,全球所有的廠商,都還在排隊去日本,去學習日本的智能手機業務模式。”國內元器件電商科通芯城執行副總裁朱繼志認為這是個“大事情”,因為近半個世紀以來,基本沒有任何外來電子產品能夠成為日本市場上的主流。
這的確是個大事情。在筆者看來,這還意味著日系電子消費品正逐漸被時尚界所拋棄。而對于一款電子消費品而言,能引領潮流幾乎等于成功了一半。
在筆者學生時代,擁有索尼的耳機、松下的隨身聽,都是走在潮流尖端的表現。而如今的年輕人卻更喜歡用蘋果iPod和beats耳機。在引領電子消費品潮流步伐上,日本已然落在了美國人身后。
第一代iPhone出現時,蘋果以顛覆手機行業的創新,為用戶帶來了完全不同于市場既有產品的全新體驗。值得注意的是,當時幾乎沒有人會對什么是iO S、什么是A PP感興趣,他們所關注的只是這款手機的外觀,而擁有一部iPhone,并被身邊的人所察覺,自然也成了一件相當“時尚”的事情。一直到現在,iPhone的時尚屬性仍然對產品銷售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而回望年初的CES(每年于美國拉斯維加斯召開的電子消費展)和剛剛結束的M WC (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以索尼為代表的日系品牌就像是走了個過場———吸引眼球的不多,媒體報道的自然也不多。至于國內手機市場,十多年來日系品牌走馬燈似的進入、敗走。從消費者審美的角度出發,日系手機似乎也已變得不再有吸引力。
在人們持續探討日本電子產業如何故步自封、缺乏創新和反應速度慢時,作為直接面向消費者的窗口,日系消費電子產品昔日的時尚光環正日漸黯淡,加之上游產業鏈的種種痼疾,更給人“老邁”的感覺。
進入2013年,蘋果和三星仍然會成為電子消費品潮流的領導者。大量的國內廠商即便只是緊跟大屏、超薄等潮流熱點,也能亦步亦趨找到自己的位置。
至于日系,雖然日本設計師草間彌生前衛的圓點設計占領了2012年全球的路易·威登櫥窗,東京也依舊是全球潮流的重要發源地之一,但日系電子消費品企業此刻大都處于“陣腳大亂”之時,虧損的虧損,調整的調整,更多的工作是裁撤人員、收縮產品線。而琢磨那些“天馬行空”的事,例如嘗試蘋果式的顛覆性創新,以期重回時尚王者的寶座,它們沒有時間,更沒有勇氣去做。畢竟一旦失敗,更會積重難返。
編輯:北京信誠IT保姆IT外包部 http:// www.aboverow.cn www.xc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