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消息,艾媒咨詢(iiMedia Research)近日發布了《2012中國手機應用市場年度報告》,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智能手機用戶達到了3.8億人,手機網民年齡分布中,20-29歲占36.9%,10-19歲占比27.8%。學歷方面,大專以下(不含大專)學歷的網民占到了6成,月收入500元以下的用戶為19.5%占比最高,低齡低學歷低收入人群逐漸構成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人群基礎。
移動市場規模逐漸成形 增長趨穩
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國手機網民已經達到4.5億人,其中智能手機用戶達到3.8億人,占到84%。
同時報告顯示,截至去年底,中國互聯網網民數達到5.6億人,手機網民占比超80%,正在于互聯網網民數趨近,互聯網從PC延伸至手機的趨勢已經勢不可擋。
2012年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產值達到了712.5億元,較上一年增長82.8%,在經歷了瘋狂增長后,2013年移動互聯網市場增長將趨于理性,報告預計2013年市場增長率為47.4%,市值超過1000億元,而2014年隨著市場逐漸成形,增長率將進一步降至22.22%。
游戲社交大熱iOS 電商潛力遠超Android
截至2012年12月底,在全球范圍內,App Store的應用數量已經超過100萬,Google Play和Windows Phone商店的應用數量分別為78.5萬和13.6萬,2012年全球移動應用商店收入約363億美元。同時中國手機應用商店已經超過100家。
在應用類型方面,無論是Android還是iOS平臺,游戲都以壓倒性優勢超過其他類型應用,成為被下載次數最多的應用類型,游戲的下載次數在Android平臺占比為34.7%,iOS平臺占比為28.5%。
其次最受歡迎的是社交類應用,在兩大平臺均占比18%左右。
另一組有意思的數據是,在iOS平臺生活購物類應用和閱讀類應用的下載量均為Android平臺的兩倍,意味著iOS用戶對電商網站來說有著更高的ARPU值和市場潛力,這與iOS的體驗不無關系,而受到系統性能影響,Android用戶對系統工具類應用情有獨鐘。
同時報告統計了用戶最常用的應用下載方式,其中有63.4%的用戶通過2G/3G網絡下載APP,有54.3%的用戶通過WIFI下載,通過電腦下載APP的用戶占比最低,不過仍接近50%。
“僵尸應用”激增 APP用戶只下載不使用
相較于瘋狂增長的應用數量,中國智能手機用戶的應用使用情況卻不盡如人意,報告顯示,66%的用戶常用應用在10款以下,用戶常用應用數量進展手機應用總量的17.2%,低使用率的原因之一是用戶面對眾多選擇往往顯得精疲力竭,同時碎片化時間有限,只能專注于少數幾個應用。
大量應用留存在用戶手機中但是不被啟動,下載量不再成為應用成功與否的可靠標準,用戶粘性和活躍度才是更為重要的衡量指標。
而對幸存的應用而言,用戶使用時間最多的是社交聊天類應用,占總時間的37.3%,其次分別是新聞閱讀、影音娛樂和游戲,而辦公商務、生活方式、健康健身和其他應用使用時間均不足5%。
低齡低學歷特征明顯 高學歷網民不足2成
低年齡低學歷低收入是移動互聯網用戶的另一大特征,去年手機網民年齡分布中,20-29歲占36.9%,10-19歲占比27.8%。
學歷方面,初中學歷的手機網民占比最高,達到了32.1%,高中/中專/技校學歷的占27.2%,大專以下(不含大專)學歷的網民占到了6成,而大學本科及以上僅占17.6%。
大專以下年齡的用戶占比不足27%,而大專以下學歷的網民則占到了6成,由此推斷,在20-29歲的年齡段中有大量低學歷的成年用戶,這部分人逐漸成為移動互聯網的一大主流人群。
低齡和低學歷特征也意味著手機網民收入也呈現偏低特征,月收入500元以下的用戶占到了19.5%,其次是3001-5000元的用戶,占比18.5,社會結構中最沒經濟壓力的人群和經濟壓力最大的人群構成了移動互聯網的用戶基礎。
報告還對應用進行了統計,最受歡迎的10大應用分別為微信、手機QQ、搜狗手機輸入法、新浪微博、UC瀏覽器、360安全衛士、淘寶、騰訊手機管家、天天動聽和墨跡天氣。
從報告看,盡管Android終端數量構成了中國移動互聯網網民的龐大基礎,但是iOS用戶有著更強的消費潛力和活躍度,兩大平臺用戶差異明顯,規模化長尾效應能否戰勝單用戶高ARPU值仍然存在爭議,不過從用戶結構看,抓住*絲用戶者將把握中國移動互聯網的未來。
編輯:北京信誠IT保姆IT外包部 http:// www.aboverow.cn www.xc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