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刻錄過程中不運行其他程序刻錄機刻寫光盤過程中消耗系統資源很大,如果這時再運行其它程序,就可能會造成數據傳輸過程不順暢,從而產生很大噪音,嚴重的話就可能導致系統死機。因此在刻錄的過程中,盡量不要執行另外的程序,在刻錄之前關閉所有運行的程序。
2、開始刻錄時盡量先用慢速刻錄速度太快會造成讀寫數據的不穩定性,如果刻錄途中再遇到其它不穩定因素,就會導致數據發生中斷,可能把光盤損壞。另外,較高的刻錄速度可能會在數據傳輸的過程中產生較大的噪音,從而影響最終的光盤刻錄效果和性能。因此,在開始刻錄時,最好先用比較慢的速度來刻錄,看看在刻錄過程中是否產生噪音或者出現其它不穩定因素,一旦出現意外可及時采取措施補救,避免損傷盤片。
3、硬盤的容量要大、速度要穩定刻錄機先從硬盤上將數據讀入到刻錄機緩存中,然后再從緩存中寫入盤片。因此,硬盤是否能穩定地傳輸數據對光盤刻錄能否成功有極大的影響。因此選擇一個傳輸速度穩定的硬盤至關重要。另外,在錄制期間輸入的數據首先傳送到緩沖區中,然后該緩沖區可連續地將數據流送到錄制器的激光寫機構,硬盤的容量大可以提供較大空間的硬盤緩沖區,從而可以確保數據流的連續。
4、要保證被刻錄的數據連續由于刻錄機在刻錄過程中,必須要有連續不斷的資料供給刻錄機刻錄到盤片上,如果在緩沖區已空卻還得不到資料的情況下,就會導致刻錄失敗(即緩沖區掏空,BufferUnderRun)。在刻錄之前做好準備工作,確保數據保持完整連續。一般來說可采取以下幾個措施:A、把需要刻錄的文件存放到同一個分區中,并且把該分區運行磁盤清理程序。B、進行整理碎片操作,這樣可以提供快速的文件訪問,所以刻錄性能會得到提升。C、要運行硬盤掃描程序,以避免磁盤錯誤。
5、刻錄之前要關閉省電功能刻錄一張光盤通常需要20分鐘左右的時間,如果啟用了省電功能,在刻錄過程中,就可能導致計算機突然失去響應而停止工作,從而損壞盤片。按如下步驟去關閉省電功能:首先打開控制面板,打開"電源管理"窗口,將電源使用方案設為"始終打開",而"關閉監視器"及"關閉硬盤"兩個選項中均設為"從不"模式。重啟計算機,進入BIOS,將"PowerManagement"中的"Power Saving"設置為"NONE",保存退出,重啟。
6、刻錄前的一些準備工作首先應該對電腦進行殺毒。否則到時花費了很長時間才刻出一張染滿病毒的"毒盤"。然后關閉光驅自動插入通告功能。打開控制面板窗口,將屏幕保護程序設置為"無"。最后用單擊計劃任務,選擇"暫停執行計劃任務程序",并且終止網絡共享,防止網上鄰居突然"訪問"而導致刻錄失敗。
7、盡量給刻錄的信息起英文文件名由于不少軟件不支持中文文件名,因此有必要在刻錄當中使用英文文件名。否則一旦在刻錄過程中出錯的話,那刻錄的內容就毀于一旦。所以為穩妥起見,最好將要刻錄的信息都改成英文名稱,另外英文文件名稱也不能太長。
8、使用自己熟悉的刻錄軟件由于刻錄軟件五花八門,而且它們有不同的刻錄原理,一些差的軟件不能恰當地使用Buffer,就可能會經常燒壞碟片,如果使用不熟悉的刻錄軟件,不完全了解該刻錄軟件的特別之處,就可能導致刻錄失敗。為此,建議使用比較熟悉的刻錄軟件,以避免出現突發故障。
9、盡可能在配置高的機器上刻錄筆者在多次刻錄的實踐中發現,在高性能計算機上刻錄的成功率明顯高于在低性能計算機上刻錄的成功率。一般來說,計算機的 CPU至少應在200M以上,內存應在64M以上,因為這兩方面對系統資源的影響比較大。推薦配置為CPU700M,內存128M。
10、先進行測試盡管很多刻錄機都支持直接寫入功能,但筆者建議最好先進行一次測試。在測試的過程中,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例如計算機性能不穩定、光驅讀寫速度跟不上或者讀盤過程中出現高噪音等等,一旦出現問題,可及時采取調整措施,降低刻錄速度,直到故障排除為止。這算是正式刻錄的模擬演習吧。目前幾乎所有的刻錄軟件都有"刻錄前先做模擬測試"選項,為了防止刻壞盤片,筆者建議大家復選此項。
刻錄系統時
【刻錄速度建議為 8X或10X 這樣刻錄的系統穩定性好!速度快了有時會刻錄失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