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地鐵與電信行業在媒體上走得很近,總能看到他們一起出現的新聞。這與大多數人在地鐵里利用碎片時間用玩手機有很大關系。前些日子,深圳地鐵蛇口線多次暫停運行。地鐵方稱,因受手持WiFi設備信號干擾,列車啟動自動防護功能,導致無法高速行駛。
問題的原因看似清楚,地鐵方面使用的是2.4GHz公共頻段,由此就不可避免地導致信號被干擾。但是,這個理由恐難成立。即使完全取消WiFi,乘客手里依然有很多非運營商推出的其他2.4G無線設備,依然能夠干擾到地鐵信號。因此,解決辦法唯有修改系統頻段。
信號門事件,也引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即地鐵內包括地鐵信號與移動信號的通信建設權、規劃權和維護權到底由誰說了算?時下,在不少有地鐵的城市中,為了滿足廣大乘客打電話、上網的需求,電信運營商都希望能夠建設基站,讓信號覆蓋地鐵,但不少地鐵公司卻提出天價進場費、維護費,或是自己越俎代庖地建設通信網絡再轉租給運營商。地鐵公司不是移動通信行家,以至于會犯下使用公共頻段的低級錯誤,導致移動信號差強人意但運營商又不被允許進入搶修、維護。
根據《電信條例》,任何企業要進行通信網絡建設都必須獲得通管局頒發的建設許可證,運營或是轉租也都需要許可證。但實際情況卻是地鐵充當了地下運營商的角色,獨立承包了規劃、建設、維護等不應由其承擔的任務,這種外行插手的行為必然導致地鐵被逼停的結果。
地鐵信號門看似是技術問題,背后其實是角色定位和利益相爭的問題。筆者認為,在這一涉及公眾乘車、通信的切身利益問題上,地鐵方和運營商應當各自做好自身的職責、發揮技術所長,以乘客利益為首,以社會責任為首,共同建設和維護好地鐵運行和移動通信運行的信號。
編輯:北京信誠IT保姆IT外包部 http:// www.aboverow.cn www.xc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