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時代,“管道化”是否終將成為運營商們的宿命?
在即將過去的2012年,這是通信業老生常談的一個話題。但是,反反復復“狼來了”的呼喊似乎并沒有讓大家麻木,進入年底,運營商自身對此反而顯得更加警覺。
12月5日,在廣州舉辦的中國移動全球開發者大會上,中國移動總裁李躍多次提到新時代新業務對運營商的沖擊。他明確警醒大家,“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已經到來,凡是和這個時代不同的做法,必將被未來發展的移動互聯網洪流所淘汰。”
從表面上看,三大運營商的日子過得還不錯,中國移動依然是全球最賺錢的運營商。另據工信部12月24日發布的統計數據,今年1到11月,全國電信業務總量累計完成11860.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4%;電信主營業務收入累計完成9833.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2%。
但在數據背后,是運營商們對投入產出比降低的擔憂。自2009年起,巨額的3G投入和話費補貼并未獲得預期的利潤增長。以聯通為例,其2012年前三季銷售通信產品成本為337.8億元,收入為290.0億元,銷售虧損47.8億元,其中3G手機補貼46.4億元。
究其原因,在投入巨額資金建設3G網絡和發展智能終端的同時,運營商們的利潤正在被由此產生的移動互聯網新業態所蠶食。
事實上,回看近幾年通信業的發展,運營商們已經遭遇了兩次顛覆。
第一次是來自于蘋果帶來的App Store(應用商店)模式。它成功地繞開了功能機時代運營商對移動互聯網的全盤掌控,有了自己的“入口”和收費渠道,只需要運營商提供網絡即可。
而第二重顛覆則來自騰訊“微信”等應用。如果說App Store侵蝕的僅僅是運營商的“增值業務”部分,那么微信則是直接影響運營商傳統的話音、短信。
李躍認為,現在OTT(Over The Top,指繞開運營商發展業務)企業對傳統運營商的擠壓已經非常明顯,“他們的業務使得我們原來的短信,甚至話音業務,包括國際電話業務都受到了很大挑戰。”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已經成為運營商們心中最大的煎熬。一方面,它們希望借此繼續轉型,在傳統話音業務增長見頂的情況下,從數據業務獲得更多的收入。
另一方面,在和新興移動互聯網企業同臺競爭時,“基因”的差異又使得運營商們稍顯力不從心。
面對新趨勢,三大運營商們都有所動作,將移動互聯網業務基地化、公司化運營是目前大家找到的方向。但最終成效如何,“管道化”的宿命能否打破?
App Store終結“夢網模式”
現在,有多少人還記得“百寶箱”、“移動夢網”這些曾經的流行名詞?
數年之前,“移動夢網”模式被視為本世紀初最偉大的商業模式創新之一。因為它的興起,以及隨之帶來的SP(服務提供商)繁榮,成就了空中網、華友世紀、掌上靈通等一批企業登陸納斯達克,并幫助新浪、網易等公司熬過互聯網泡沫。
中國移動于2000年正式推出了移動數據業務的統一品牌——“移動夢網”,英文名為Monternet,取意“Mobile+Internet(移動+互聯網)”。這是中移動向日本運營商NTT DOCOMO取經學來的模式。
“在上世紀90年代末,DOCOMO就推出了i-mode業務,比較系統地在功能機上解決了移動互聯網的入口及服務等問題。”野村綜研電信行業研究副總監陶旭駿告訴記者,中移動的移動夢網就是派人去日本考察后參照這種模式建立的。
這種模式也被形容為“封閉的花園”,因為運營商從入口、管道、內容、收費等方面對移動網絡實現了絕對的全面掌控。
“摧垮這一模式的,不是3G,而是iPhone的出現。”陶旭駿表示,因為即使在日本啟動3G之后,i-mode模式依然牢不可破。“之前移動互聯網的入口是固化在手機菜單里的,運營商掌握了絕對的主導權。”
但iPhone以及App Store的出現改變了一切。運營商的封閉系統不再是唯一的入口,各種App的興起讓手機變得豐富多彩。蘋果通過自己搭建的內容分發平臺,成功地繞開了運營商對移動互聯網的封鎖。
而在中國,這一變革更加明顯。由于3G與智能機大潮同時到來,運營商為了完成3G用戶的發展任務,大力推動Android千元智能機的普及。而各類Android市場也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
“移動夢網”模式顯然已經不能適應形勢發展,其地位也在運營商內部被不斷弱化。到2011年,中移動對夢網的支撐公司卓望進行一系列調整后,已經基本宣告了夢網模式的終結。
此番變革之后,運營商在移動互聯網的地位已經從“全面掌控”變為了“被動防守”。
在蘋果App Store模式改寫移動互聯網的價值鏈之后,運營商們也開始模仿蘋果的策略。中移動于2009年率先推出了運營商中的首個在線應用商店Mobile Market,隨后電信和聯通也跟進推出了自己的應用商城。
不過,由于“體制”或者“基因”的原因,運營商們跟進應用商店的防守之舉,并沒有取得太好的成效。在大部分應用開發者眼中,運營商的商城并非主要投入渠道。
以目前運營商中做得最好的中移動Mobile Market為例,目前其簽約開發者超過1萬家,MM應用商城累計下載量超過10億次。而2012年3月,蘋果App Store的應用下載量已經突破250億。另據艾媒咨詢統計,僅中國開發者人數就超過100萬人。
核心業務遭蠶食
如果說App Store影響的是運營商對移動互聯網的掌控,那么依托App Store以及其他應用商場推廣起來的各類社交應用,則讓運營商的傳統業務也開始遭到沖擊。
如今,在北上廣深等城市,年輕人之間發短信、彩信的數量越來越少,甚至打電話的需求也在降低。蘋果的iMessage、騰訊的微信和手機QQ、以及新浪微博私信等等功能,讓朋友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加方便多元。
由于WiFi網絡的普及,以及運營商為了吸引3G用戶推出的各種包月數據套餐,目前用戶通過數據流量發送文字、圖片、語音的資費成本已經大大低于傳統的短信、話音業務。
造成的結果就是,運營商的話音、短信業務增長則一路放緩。
工信部歷年發布的統計數據也能印證這一問題。以移動通話為例,截至2012年11月移動電話通話時長合計25210億分鐘,比上年同期增長12.8%。而2011年11月的同比增長則為16.4%,2010年11月是22.7%。
移動短信業務量截止到2012年11月比去年同期的增幅為2.3%,2011年比上一年的增幅是6.4%,2010年是6.8%。增長速度明顯下降。
OTT業務在蠶食運營商傳統業務的同時,也讓運營商的網絡壓力大增。對此,李躍在12月5日也點名騰訊:“比如騰訊QQ,原來的一些機制不太適合傳統運營商的網絡設計,對信令的占用很大。全世界運營商網絡被即時通訊系統干擾,甚至出現大規模阻斷案例的不少。如果大家沒有溝通,沒有好的合作機制,所提供的服務就不能長久,不能優質。”
編輯:北京信誠IT保姆IT外包部 http:// www.aboverow.cn www.xcit.com.cn |